近日,新西兰驻华大使毛瑞(Grahame Robert Morton)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专访时表示,中国经济反弹无疑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中的重要因素。新西兰期待同中国在经贸往来、人文交流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多边和区域合作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。
毛瑞称,从新西兰的角度来看,预计2023年中国的开放将推动对新西兰货物和服务需求的增长。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和中国经济活动的正常化,新西兰对华贸易受到的冲击应该会比过去几年大幅减少。随着消费者信心的回升,中国对新西兰商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;随着航班的恢复,预计赴新的中国游客和学生也将出现积极增长趋势。
2022年是中新建交50周年。建交50年来,中新双边经贸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拓展,在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中开创了多个“第一”:新西兰第一个同中国结束“入世”双边谈判,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,第一个同中国启动双边自贸区谈判并签署自贸协定。2014年,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标志着双方关系提质升级,成为不同社会制度、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经济体量国家之间交往的典范。
对于中新关系取得的成就,毛瑞表示,中新关系是新西兰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,两国关系无疑取得了长足进展。双方在经济、农业、气候变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多边和区域合作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。“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,但在我们有共同利益的领域,新西兰仍有许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。”
自《中新自贸协定》生效实施以来,双边贸易实现快速增长,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约700万新西兰元大跨步增长到2021年的355亿新西兰元。中国是新西兰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,约占新西兰对外货物和服务出口的30%,是新西兰乳制品、肉类、木材和水果的最大单一买家。
在原有协定基础上,2021年1月,中国和新西兰签署了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。2022年4月,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实施。基于原有协定,议定书对条款内容进行扩展,同时开放的深度进一步加强。毛瑞强调,升级后的中新自贸协定将同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一起成为新西兰经济复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本网站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